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未成年人网购乱象亟待规范,事后补救远不及事前预防。

母婴育儿 2024-06-26 浏览(237) 评论(0)
- N +

王灵杰

近日,微博热搜让网友们感叹:一名14岁少年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用母亲的手机在多个直播间购买了那些所谓的“价值连城”的明星卡,结果欠下了9万多元的债务。然而母亲的治疗费已经耗尽了家里的积蓄,独自肩负重担的父亲也很难偿还这笔巨款。目前其中一个直播间已经同意退还4万元,平台也在协调处理剩余债务。

近年来,盲盒出售的明星卡成为消费新宠。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的消费应该由家长来引导和约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利用直播间这种缺乏有效监管的购物方式在网上购买,甚至沉迷于这种赌博式的开箱体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盲盒消费模式一方面会消耗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心理依赖,影响心理健康,引发家庭矛盾,甚至诱发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第19条对未成年人的民事法律行为作了明确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认可、追认;但是,他们可以独立地实施纯粹有益的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本案中,14岁少年短时间内在直播间消费高达9万元,远远超出了普通未成年人日常消费的合理范围,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相适应。在他的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者不追认的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无效。

但在带货直播的场景中,交易行为往往缺乏物证。父母很难直接证明是谁在操作设备进行消费,尤其是本案中,男孩用的是已故母亲的手机和账号,这就更难证明了。这种举证难不仅是程序上的障碍,也反映了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在处理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上的不足。

要从根本上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仅仅采取事后补救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方位的治理。首先,直播平台必须进一步完善年龄认证、家长同意制度等平台规则。如果发生这种大额消费,平台可以采取人脸识别、电话确认等额外验证措施,有效履行平台的注意义务;其次,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保管好孩子的账号、手机、银行卡等。再次,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心理健康和理性消费的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带货直播的监管,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沉迷盲目消费的现象。总之,针对未成年人面临的消费诱惑和风险,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家庭、学校、监管部门的合力,提前加强预防和教育,共同构筑起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防线。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

标签:

亲亲宝贝育儿网推荐阅读: